徐倩老师咨询连麦:身体出卖了的潜意识真相(李雅蕾)(一)
99%成年男女不承认,身体却早就出卖了的潜意识真相
编者按:每周二,徐倩老师都会开启心理咨询专题直播,徐倩老师会在直播间和几位连麦者用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工作,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的过程。
有人说成长一定是伴随着痛苦的。曾奇峰老师则说:“如果我们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主动,听从自己的内心来做一些我想做的,而不是养育者或者学校老师要求做的事情,那么,由此导致的成长,一定是兴奋的,不是痛的。”诸如“成长”一词被赋予的感受,“责任”一词似乎自带分量。我们用脊梁、肩膀这些身体支撑的部位来形容要承担责任的感觉,仿佛责任意味着压力。如果我们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每一次的选择负责,需要承担的是什么?压力又是来自哪里?怎样能成为一个可以负起责任的人?徐倩老师谈到,责任感其实并不是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质或道德感的,它与一个人心理结构的成熟度有关,也就是说,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心理能力。
责任感与选择,徐倩老师认为,责任感是一个人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的态度和能力。但是,要想达到可以承担责任的状态,并不是依靠头脑层面对自我的鞭策,或者给自己增加外部压力来实现的,而是依靠内在的状态来实现。有三个维度可以帮助思考自己与责任感有关的内在状态。首先,你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正在做选择,以及做了怎样的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推力是什么。我想引用萨特的理念:人是自己选择的总和;以及弗兰克尔所说的话:“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是我们选择自己反应的力量。在我们的反应中,存在着我们的成长和自由。”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出选择,或者面临选择。小到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大到选择职业、伴侣、未来发展的方向。甚至我们的情绪、感受和认知也是可以选择的。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选择也许是在顺从、讨好或者被动接受,因为迫于家庭压力、环境压力或者社会价值观的规训等等。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被迫接受或者被迫顺从也是我们的潜意识做出的选择。看似被动,其实是主动接受了这种被动。比如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满意,但是有车贷、房贷压身不敢辞职,不敢换工作;再比如和伴侣夫妻关系已经破裂,但考虑到孩子不敢离婚等等。这里在谈的,并不是忽视现实压力,也不是评判哪些选择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而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这些在被动里做出的行为,也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这就引出第二点:我们处在经过选择后的处境里,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内在空间接纳自己的选择,还是内在因为这些选择制造了很多冲突?依旧以夫妻关系举例,为了孩子勉力维持着婚姻的伴侣,是否能意识到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要承担感情里糟糕的体验,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是做出这个选择的主体。有时夫妻会把痛苦和压力转嫁给其他人,抱怨孩子是负累,或者埋怨当初是家里催婚自己才匆匆忙忙结婚、生子。这就是无法承担自己做出选择后的结果,试图把责任转嫁出去,让自己待在受害者的位置上。第三点,是我们能够承担自己做出的选择的后果。就像为了孩子不离婚,自己做出了这个选择,也意识到自己是选择的主体,接下来就是承受继续留在婚姻里的后果——忍受一段让自己难受的关系。同样的,被迫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意识到自己选择了这种被动的状态,就要考虑是否能承担后果——继续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待在被动的位置上。其实,能意识到前两点,我们就会自动开始思考,承担这样的后果值不值得,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这就是在主动地思考自己了,也就是说开始有了主体感。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感到自己是在被动地选择?其实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有潜意识的配合,也就是说这个被动带来的结果也是我们潜意识想要获得的。比如,某个人迫于家里的压力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或者在工作里总是会顺从老板的意愿。也许这种状态契合了他内在“权威—服从者”的模式。他在这对内在关系里的位置一直都是服从者。可能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在用这样的方式获取资源和支持。长大以后在工作的选择和面对权威的态度时,依然沿用了这样的模式,因为潜意识里有一个声音在说“服从能满足和取悦权威,这样我才能感到安全。”再比如某人总是觉得自己被其他人当作工具,在工作里是救火队员,在家里是替所有人操心和兜底的人,但也许这种工具化的使用自己,在早年为自己讨来了父母的欢心,让自己受到父母重视。因此潜意识里他有一个部分是主动想要做工具的,以此获得被重视和需要的感觉。而以“为了孩子”为名的挽留婚姻的方式,也许表达的一种依赖。对熟悉的,旧有关系的依赖。只要找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就能继续在熟悉的关系里待着。因此,那些被动的选择里也藏着我们主动的需要。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是自己主动的选择,从被动、随波逐流的状态里找回主体存在的感受,我们就能回到主动的位置上,真正为自己做出有意识的,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如果说我们的早年是无法选择的,我们降临在怎样的家庭也是无法选择的,但长大成年后的我们,能为自己创造资源的我们,是有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动性的。这也是心理咨询时的重要目标:化被动为主动,这也是一个人能真正为自己负责所需的重要心理功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