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电 话:0373-3809626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联系人:杨老师

    Q Q:2560401167

    邮 箱:2560401167@qq.com

    微信公众账号:新乡市心灵港湾

首页 > 

你不听话,没人会喜欢你---“绿房子”接待员李依玲

发布: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79次

 59f818d1b382cb3f86dc285719e33f9 

作为绿房子的接待员,当我想要以文字的方式分享我最近的感悟时,“你不听话,没有人会喜欢你”这句话出现在了我的脑海。

1、我时不时会听到有的养育者会如此威胁恐吓孩子,它也许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层层递进:“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不听话,没有人会喜欢你!”然后呢,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可能会如其所愿地听话,即使在一个供其玩耍的空间,都无法释放他的破坏力、攻击性,因为养育者认为他要做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孩子。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除非他是个能随时根据别人需要定制功能的机器人——哪怕是这样,也有人会因为机器人的外观或者各种细节而不喜欢吧。所以,“你不听话,没有人会喜欢你”这句话当真是要孩子像一个机器人那般适应所有人的功能需要吗?假设这样就能让所有人喜欢他?在这里,我喜不喜欢你,决定了别的人会不会喜欢你。因此,孩子必须努力满足养育者的各种需要,才能够得到养育者的喜欢,这便是“听话”了。这样的“听话”让我联想到“你永远不能以你的意愿去生活,否则会招致惩罚”,让我疑惑不解的是当孩子没有呈现养育者想要的“听话”时,养育者告诉孩子“你不听话,没有人会喜欢你”,孩子多半会感受到一种羞耻,也许它会形成一种欲望——自认有罪、无人会喜欢真实的自己、没有人能承接住他的攻击和破坏、谨小慎微——摆荡于想要表达愤怒、释放攻击但又恐惧自己被抛弃或他人被自己“杀死”“震碎”。养育者是不是会因为自己的“威慑有方”而自感高明呢?又或者说,觉得这实在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毕竟孩子实在太不好管束了,不听话,故而只能用威胁恐吓来逼迫他听话?认为不听话是因为孩子有问题,必须用威胁恐吓的方式加以约束,这就好比有的孩子很爱吃糖果,而有的养育者也只有通过打骂吼叫的方式制止孩子的这一行为。在这里,养育者失去了控制自己情绪的功能,以至于无法发展出一套与孩子正向沟通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变成了“怪物”,必须用暴力手段压制。

2、养育者无法接纳自己“不好”或者说“坏”的那面,这是一种分裂的防御方式,将自己的“坏”投射给孩子,孩子对其认同。它是怎样一个过程呢?比如,一个2岁的男孩总是在家搞破坏,摔玩具等等,他的养育者对此感到焦虑和担忧,呈现出“孩子摔东西就关注、喝令其别搞破坏;孩子消停的时候,养育者则刷手机”的负性强化,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养育者自己忍受不了天天围着孩子转、照顾孩子的日常,养育者有不想照顾孩子的想法,这在道德层面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养育者通过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来隐性攻击,孩子发现只要自己搞破坏就能得到养育者“尖叫震怒”的情绪反应,这也是一种关系联结啊!养育者使出“核能武器”予以威胁震慑:你不听话,没人会喜欢你!我也不会喜欢不听话的你!——这足以吓坏任何一个孩子。确实会有一些人会不喜欢不听话的孩子,一些人会不喜欢听话的孩子。如果不听话是一种“坏”的表现,那“听话”则是与之对立的“好”。一个总是很好的人,很容易激发别人的“坏”,这也许是一种无意识的引诱,因为这个总是很好的人,他没法自己释放攻击性,于是别人对他“使坏”,以此象征性的他也释放了对自己“总是很好很听话”的攻击。这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充分释放和享受孩子的乐趣,就被要求成为一个听话的人,否则,将不会被任何人喜欢。谁会在意这一威胁恐吓所带来的后果呢?也许是当这个孩子成年后因在各种关系中受挫而倍感痛苦时,也许是父母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而威胁恐吓已经完全不起作用而倍感痛苦时……谁知道呢。

                                                         转载武汉绿房子接待员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