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电 话:0373-3809626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联系人:杨老师

    Q Q:2560401167

    邮 箱:2560401167@qq.com

    微信公众账号:新乡市心灵港湾

首页 > 

李子勋| 母亲应具有平衡家庭内外关系的能力

发布: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199次

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子教育大多是母亲在陪伴与施职,《女娲补天》、《孟母三迁》、《岳母赐字》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体现中国社会母性教育的特征。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通常不仅仅是有个好的老太爷,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很慈祥、也很威严、且赏罚分明的老太太,这才能拢得住人心,聚得了人气。正如电视《同仁堂》《红楼梦》……等,所有涉及到家族传承的历史故事,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在中国,母亲陪伴子女总是比父亲多一些,而亲子教育只能发生在陪伴的过程中。经典心理学认为男孩女孩五岁以前,通常无意识的把母亲看着“全能的神”,母亲在就有温饱,安全,爱护,孩子就有归属感。小的时候,父亲经常游离在孩子们可有可无的心理需求中,对父亲的期待不那么确定,父亲也不那么靠谱。五岁以前,家庭文化的传承在母亲的陪伴下早已潜移默化了,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其情绪、心理、言行、甚至长相更像母亲家族的人,正如俗语说“外甥像舅”。


孩子5-10岁的时候,父亲的影响日渐加强,一方面孩子度过“俄狄浦斯情结”,开始以社会学角度欣赏甚至崇拜父亲的权威与能力,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开始具有了效力,母亲的陪伴则更多体现在亲情与照顾方面。另一方面,相对来说,男性对社会的兴趣大于女性,父亲会把自己的一些社会抱负、热忱、理想、评价以及社会规则带回家庭,引发孩子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好奇与兴趣,愿意跟随父亲去学习社会生存的规律。母亲在引领孩子走向社会的效能远不如父亲,慢慢的,孩子把权威期待更多投注给了父亲。父亲成为孩子走向社会化的引路人,随着长大,孩子的心性、言行会越来越多的呈现出父亲的特质。



孩子心理发展,爱与被爱,自尊自信,情爱能力,追求幸福与感受幸福的能力方面,一个功能良好的母亲远比父亲重要。尤其是家庭处在不顺利,困苦的情景中,母亲的温暖与坚定是孩子心理中的定海神针。当然,如果母亲功能不良,孩子的心理成长就举步维艰了。在孩子的社会发展方面,一个功能良好的父亲要比母亲重要,父亲是孩子愿意效仿的权威角色,至少在青春期前,父亲的形象很大程度决定着孩子的社会抱负。一个好的家庭,母亲是家庭情感的中心,孩子跟母亲亲密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孩子在生物学意义上是母亲生命的延续,与母亲血肉相连,父亲就要差很多。愿意为孩子牺牲自己的母亲比比皆是,这是母亲的本能,而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密,相对母子母女之间永会有些许距离。维持好的家庭氛围,最重要是需要一个类似外交家一样善良的母亲。




我小时候,父亲在四川一所大学当学科主任,很忙,很累,很少在家,回家也几乎很少跟子女说话,如果要说一定是教育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父亲从不做家务事,在家里就是看书,写书,不怎么搭理孩子。母亲却是一个性格爽朗,阳光灿烂的女子,对钱财很大方,经常照顾左邻右舍的邻居,深得大家的喜爱。父亲却很小气,不那么关心别人,身为教授,多少有些傲气,不那么讨街坊们喜欢。母亲的外交能力很强,街坊们内心虽然不喜但碍着母亲的面子,对父亲非常尊敬,遇到重大问题,街坊们都会来找父亲讨主意,父亲也经常洋洋洋得意。我们家对父亲的尊重是母亲给建立的,从小母亲就要求我们必须等父亲回来才能吃饭,不管多晚,父亲回家动了筷子,我们才能开吃。母亲不许孩子与父亲“对嘴”,就是起争执,她说即便父亲说的不对,也不能当面反驳,敬父是孩子最起码的态度,也回报父亲为家庭付出的辛劳。父亲不苟言笑,只有他在家,孩子们都保持安静,看书学习。等父亲上班,家里就闹腾起来,吹拉弹唱,兄妹四人经常是管弦乐四合奏,母亲也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们,由着我们的性子玩。我差不多大学毕业,才真正意识到父亲的伟大,他对子女的爱深藏在他的严厉,苛刻与怪癖中,父亲从不跟孩子找麻烦,谁发展差一些,他就在物质与精神上支持谁,同时要求其他哥妹无私奉献,那样的爱其实也很忘我。我们家四子妹,除了大哥的性格像父亲,二哥,姐和我都更像母亲,为人谦和,懂得关心他人,与孩子的关系都很轻松。大哥跟父亲一样,性格有些怪,但他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也是国内外比较著名的数学家,博士导师,一生只做学问,不问世事。



母亲是维系家庭内部的情感的核心,如何一个母亲还具有外交家的素质,那么她不仅会为孩子与丈夫提供一个温暖的、安全的、相处容易的家庭环境,还会为丈夫孩子赢得社会、他人的尊敬。一个聪明的母亲总是把家庭与孩子看得比自己的职业生涯更重要,需要具有一些良好的人际、社交的平衡能力,为家庭拓宽生存空间。以下几个方面是母亲乐于去做的:一,与丈夫建立亲密温暖,平和相处的关系,夫妻的互爱是孩子获得安全与归属感的基础。二,孩子小的时候,要帮助父亲树立权威感,让五岁左右的孩子喜欢父亲,并愿意接受父亲的引领。三,孩子之间关系的调节师,协助孩子学习生成平等,协商,互爱的姐妹兄弟关系,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争斗时不偏不倚。四,要给孩子建立基本的家教规则,孩子的品性决定于小时候的教养,有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容易获得好的品性,长大后也易于成为有道德良知的人。一些好的家教是可以普及的,比如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关心他人,不利于别人的事情不能做,让别人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做;3,尊重父母,诚实等等。五,平衡邻里关系,平衡学校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始终如一的成为孩子心中的“依靠”,却又不替代孩子自己去面对成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