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父母总希望可以把*好的东西留给孩子,这其中*宝贵的,并不是多少财产,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对新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分给他很多肥沃的良田。但是在萧何坚决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刘邦问他为什么,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勤劳耕种,懂得节俭。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吃懒做,这样家族慢慢就会没落。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是萧何家却依然兴旺。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
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
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学会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深邃的馈赠。
世间**等事,还是读书 古往今来,在学问和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大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读书的。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没有随身携带书籍,在简陋的草棚里,和儿子一起默书抄书,乐此不疲。王阳明被贬龙场,本是毒瘴之地挣扎求生,他却依然不忘研习《易经》。曾国藩半生戎马,行军途中哪怕再忙,他也会抽时间看书。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打开一本好书,我们可以获取各种不曾懂得的知识,了解不同的见闻,甚至可以聆听智者的人生感悟。它能开阔人的眼界,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丰富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所以,一个人的容颜,三十岁之前靠遗传,三十岁之后,靠的是自己。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无论在工作上、个人交际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你沉浸于一本好书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一本好的小说可以带你进入另一个境界,让你享受现有的时刻,忘记压力,享受放松。
就像清代姚文田所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件好事还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