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电 话:0373-3809626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联系人:杨老师

    Q Q:2560401167

    邮 箱:2560401167@qq.com

    微信公众账号:新乡市心灵港湾

首页 > 

段昌明:资源优势视角下,如何激发来访者的力量?

发布: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1073次

在这个非常时期,你们大家可能面临着不少的新的挑战,可能也是挺难的。虽然我没有身临其境,但也间接地想象到你们面临的挑战、辛苦和困难。
  所以当我接到“任务”,要和你们分享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先向你们致敬。
  因为你们是在**线上帮助同胞度过困难做出了牺牲和奉献的人,你们花时间花精力去倾听、去陪伴,你们做的事情是一定有效果的,这是很暖人心的。

  ——段昌明
  当我想到你们面临的情境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困难”这个词。
  因为,一方面我们做助人工作的人,特别想帮助到别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疫情的情况下,可能有一些实际的问题,我们没办法帮助来访者,比如在资源链接、医疗救济、生活环境等方面,我们没办法给予直接帮助,这也会让我们有一种“困难感”。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怎么去支持他们呢?
  我估计,在你们工作的过程期间,比如在接了很多热线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也许我们常规(常用)的咨询方法很有局限性。哪怕我们使用*熟悉的共感共情技术,但似乎也没有办法解脱他们的痛苦。

  那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情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可以让我们也有一些解脱感,而不至于感到这么崩溃,或者觉得做得这么沮丧,觉得自己对别人没有帮助,而且能够在*大程度上,给我们的来访者能给的帮助?


 
  助人工作的几点思考
  首先,在想到具体的想法之前,我们先一起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可能会听起来比较“小儿科”,不过确实也挺重要的。
  01助人时,我们*想得到的效果是什么,*理想的助人效果是什么?尤其是,在情绪情感上的效果。
  我可以想象,目前在热线上来求助的人,可能是遇到情绪情感类问题,才会打电话求助。虽然他们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但他们知道打(心理热线)电话是解决不了的。
  所以我估计,他们可能有一些焦虑、抑郁、担忧、愤怒等情绪情感需要处理。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如何能够帮助他们?
  过去我们心理学强调共感共情,是的,这个非常重要。尤其在现场的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你可以共感共情,让他/她觉得有人听到,这是很有用的。
  但是,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仅仅是共感共情可能还不足够。
  02一般情况下,你和朋友说话,你对他们的问题持什么态度,或者说什么话,会让他们的情绪由坏变好呢?
  我们打个比方,如果你的好朋友,他来给你说“我现在十分焦虑,我的邻居检查出是阳性,已经确诊了。我们之前有接触过,并且听说下水道也会传染,现在非常非常焦虑。”
  如果不考虑自己是职业的助人者,你的朋友这样说,你会怎样去安慰他呢?因为我们做咨询工作的,*终的目的可能还是要来访者的感受来衡量。
  如果是朋友来说这些焦虑问题,我们是去想安慰他呢?
  还是想去“揭伤疤”,给他说“你现在的焦虑可能跟过去的事情有关”?
  或者是给他说“你可能患有焦虑症”,让他觉得比他自己想象的问题还严重?
  或者去暗示他,“你这个焦虑是不正常的,别人都不这么焦虑”?
  我们对朋友讲话肯定不会说“你得了焦虑症”,这样会让他们觉得问题更严重。
  所以我觉得,这个想一想的话,可能对你现在工作会有帮助,因为我们*终是要来访者效果。
  对于我而言,不是咨询师的时候,在跟朋友讲话,我都会尽量主动去给他们说“事情也许没有你想像的这么难、这么糟”,或者说“前景还是会有希望”。
  总是往这个方向引导,才不会把问题放大。
  03对于咨询师来说,职业助人过程和帮助朋友,在大方向上有何区别呢?
  从帮助朋友或者熟人的方式(想法),我想到一点,对我们助人工作有所启发:在共感共情的基础上,把面对的问题变小一点,可能会让别人压力减小点,引导他们看到事情会好起来,事情还有希望等等。
  在我们职业助人的过程中,与帮助朋友的大方向我觉得是一致。
  虽然我们有很多职业助人的技能,但工作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来访者(朋友)减轻压力、焦虑、抑郁、愤怒,因为他/她来求助是希望有一些解脱。
  
  有效助人的一些想法
  接下来,通过以上思考,我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些想法。
  04无论职业或非职业的助人,其效果应当是一致的,就是要让来访者感觉好起来。
  当来访者来找我们,我们*需要关注的点,可能是来访者的情绪情感。
  对于我来说,如果我的陪伴、我的倾听有效的话,来访者在跟我接触以后,可能会知道他/她*大的焦虑,或者说其他*强烈的情绪,感觉会好一点。我常常在咨询时用这个来把握方向。
  比如说,来访者说自己很焦虑、很抑郁,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分析出来他/她可能经历了一些不利事件,或与其他的事件相联系。
  可是这个时候,这都不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尊重他/她现在的情感、尊重他/她现在的焦虑(抑郁)。
  你们可能知道,我的理论倾向是比较偏重于资源和优势视角。因为我觉得这个倾向,**是*安全的,第二是*有效的。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做咨询做研究的深刻体会。
  所以我想说,对于来访者,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倾听,不仅是共情,*重要的是尊重。我们要尊重来访者此刻的情感,尊重他/她当下感受到的焦虑,这样来访者的负面情绪,就会降低一点,感受会好一些。
  因为这些情感情绪下面蕴藏着他/她的资源,蕴藏着一些他/她能够利用的、让自己好起来的积极性的东西。
  在这里就是想说:让来访者的情绪好一点,是有好处的。
  哪怕我们认为“好”只是暂时的,也具有积极效果,许多科学研究考证了这一点。
  我的一些学生就会想,“来访者现在感觉到好一点,那是暂时的,问题好像没有解决”。
  我可以这样讲,在心理学研究里面,已经有很多循证研究证明:暂时感觉好都有很多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感觉好的时候,他/她就会把身边本来困扰他/她的事情,降低困扰程度,看到积极性的东西就会更多。
  所以说,就算我们,哪怕让来访者暂时感觉好一点,都是会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认为“先坏再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先坏”一定不如“先好”在达到更好或*好的过程中有效。
  在咨询训练时,我们常常想把问题彻底解决。
  有些咨询师甚至给来访者说,“你要想变好,可能先要经历一段时间痛苦才会好”。
  不管你对这个想法是否同意,但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让来访者先感到糟糕。
  哪怕是日常咨询,“先坏才会好”也是没有科学根据。
  心理学的很多研究都证明了:负面情绪对身体康复有负面影响,甚至会让其它负面性的东西变得更大。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先坏才会好”是很冒险的。
  让来访者直面困难的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现在还是疫情时期,只是环境因素就能够强化人们内心的恐惧感受。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的是,暂时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让来访者能够感觉好一点、积极一点,而不是更消极。
  所以,我想如果思考清楚这个问题,你会知道怎么做。
  05承认我们的局限性,别把自己看成救世主,目标放在我们能及的、对来访者有益的地方。
  如果把来访者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从理论上说,这可能是一种理想的咨询。但这也是我想说的一点,不要觉得我们什么都能做。
  我做咨询的*大感受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性。
  刚开始学咨询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做好多好多,后来发现我真的做不到,很多事情我本来能够做的,我都做不到。
  不要把自己看成“救世主”。
  如果认为帮助来访者解决所有我们看到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做咨询训练时,常常会把我们放在一个位置上,让我们特别容易看到“问题”。所以呢,我们要经过一些思考:你能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不要把自己看成什么都能做。
  我建议大家考虑,在咨询时,尤其是目前热线支持的时候,把目标可以放在:怎么做对来访者目前有益,能让他们当下情感体验好一点。
  因为热线上的来访者很多时候都看不到第二次。
  有的人会说,我可以转介。
  但是,**你也不确定他/她会不会去找你给介绍的人;第二转介本身就是一种强化,让来访者感觉问题很严重。
  我不否认有些情况是需要转介,但尽量缩小这个比例,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人通过热线就能够得到支持——他们在那个时刻可能就是需要那些支持。
  转介是我们*后要做的,尽量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
  06*好的助人效果是,成功地帮助来访者增加心理动力,增强心理力量,建立克服自己问题的信心。
  在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看来,不管咨询是长程还是短程,或者几分钟,*好的助人效果是,比较成功地能让我们的来访者,增加一些心理动力,有心理动力让自己的环境好一点、让自己的感受好一点,有心理力量,让来访者觉得自己能做、自己能改变、或者让来访者相信自己能够去面对挑战。
  对我来说,这个可能是我们心理咨询能够达到的*好的效果。
  所以在目前的帮助下,我想强调这一点,就是“怎么能让我说的话,让我的来访者听进去?”既能让我的来访者听进去了我对他/她的共感共情,让他/她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别人理解他/她;又能够看到他/她下一步事情会变好应该怎么走,有信心把事情往好的方面走。
  
  从咨询到效果,*应关注什么?
  接下来,讲到了我*想分享的主题。从咨询的过程到效果,*应当关注什么?
  刚刚我讲到了效果,尽管我们的目标不是很高,不是解决来访者的很多问题,但就是让他/她感觉好一点、焦虑少一点、抑郁少一点,哪怕只需要这么一点,也是需要动力。只有他/她能改变自己,我们是没办法改变他/她的。
  所以来访者需要找到心理动力、心理力量、心理自信,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今天这个主题,就是说有哪些方法、哪些思考,哪些思路会让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能比较有效地去提高来访者的心理动力、心理力量、心理自信?
  这里面我就要讲,聚焦点应该放在,怎样去帮助来访者能够找到追求他/她心理上的那些平静感(mentalpeace)、心理力量(mentalstrength),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积极心理(mentalpositivity)或积极情感(positiveemotions)。
  07让来访者感觉积极,体会到积极的情感,它既是方法,又是过程,又是结果。
  来访者的生活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的,这确实很挑战。就像我们不在中国,即使在美国,都会觉得有很多焦虑。
  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但如果来访者能在自己心里找到一些积极的东西,感受到心理力量,这会让他/她有效对待周围这些挑战、这些情境。这是我特别强调而又常常在咨询中被忽视的一点。
  刚刚说在热线服务中,有时我们很沮丧,常常是因为咨询方法似乎有局限性或不是很好用,而且包括我们的共感共情。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我们在做咨询师训练的时候,大多数训练是我们怎样共感共情来访者的消极情感、消极情绪,我们会忽视积极的东西。
  这不光是我们,在整个美国心理学界研究里面,讲到共感共情都是对消极的情感,对积极的很少。
  但是积极情感的共情特别特别、特别之重要,也很有挑战。
  因为积极情感不是这么明显被发现,来访者来的时候,会说“这里不好受”、“那里不好受”、“我感到愤怒”等。
  一般来说,来访者感觉特别好,他/她就不会来找我们了。
  后面我会比较具体地说,对于来访者的消极情绪,我们可以做什么?
  我想从理论上,先给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我们做咨询的过程中,找到积极东西,让来访者感觉积极,体会到积极的情感,它既是方法,又是过程,又是结果。
  我发现很多来访者,再次见到我们以后,情形没有任何改变,只是他们自己看到了一些积极性的东西。
  因为我们帮助他们看到负面情绪下的积极的东西,他/她的情感变好了,自己就能看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方法,又是过程,又是结果,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不光是我说的,很多心理学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08所有的情感都是咨询师可以利用的、*好的资源。
  如果你要去看积极心理学的东西,你会去看积极情感、积极作用,这个大家是没有争议。
  可是,我要补充一点的是,其实我不认为有些情感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
  积极心理学认为,抑郁、焦虑、愤怒、讨厌、孤独……这些是消极情感;但是,幸福感、满意感……这些是积极情感。
  其实,在我们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发现没有消极情感。所有的情感都有积极的一面,或者说,所有的情感都是我们做咨询师可以利用的*好的资源。
  但是我又特别强调这个积极性,也就是说,要在来访者带来的症状和消极情感里面,去找出能让他们感觉到积极的东西。
  没有哪一个消极的情感是没有价值的,也没有哪一个消极情感不值得我们尊重。来访者带来的任何情感都值得我们尊重,因为对他/她来说,他/她已经做好了*好,这个情感对他/她来说是有功能的。
  对我们来说,在尊重、理解这个情感的基础上,怎么能让来访者对这个情感认识能够更全面一点、更深刻一点,只要深刻、只要全面,就会有积极的东西出来。
  我不知道你相不相信这一点,我是很相信。
  当你意识到任何情感对于我们而言是有功能的,你就不会被他们的情感吓到。
  如果你的来访者特别特别抑郁,你也会立马跟着抑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共感共情,这样会让来访者觉得咨询师很懂他/她,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是你不能停在这里,你要再往前走,怎样把藏在抑郁下面的积极因素找出来,找出来又能让来访者感觉这是他/她的东西。
  09只要让来访者感到积极、看到好的,他/她就会自己往好的方向走。
  你们可能知道,在积极心理学有一个理论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叫做BarbaraFredrickson学者提出的Broaden-and-BuildTheory(扩大和建设性理论)。
  提到积极性情感,其实我认为更广一些。不仅仅要体会到幸福感、快乐感,而且如果对自己的意愿、想法、本质有一些积极情感的话,也会有一些效果,就是会扩大我们认知上和情感上本来的范围。
  比如说我们非常抑郁的时候,都想自杀了,这个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很自动的行为,讲一些很沮丧的话、或者做一些能表达自己抑郁的事情,这种习惯的负面性情绪会引起负面性行为。
  但是,BarbaraFredrickson这个理论就是说,如果能够想办法让他们有一些积极情感的话,他们就会跳出这个圈子,就会让他们的视野也放宽,让他们情绪的范畴影响也会放宽。
  这样更可能让他们看到生活中值得他/她留恋的、值得珍惜的东西。
  这一点如果我们看到的话,对于我们做咨询工作非常有指导作用的,对吧?
  如果说,我们做咨询过程中,总是把精力全部放在谈论来访者消极的东西,越谈越大、越谈越多,跳不出这个圈子的话,他的认知范畴、他的情感范围不会缩小,只有积极的东西才会扩大它。
  这个理论对于积极情感在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的作用都有研究,效果非常明显。
  积极情感对当下消极的情绪有“广泛的影响”。当人在特别抑郁、特别生气的时刻,积极的情感能够让人对这件事情反应的“武器”变多了。
  积极情感会让我们把一些,比如要去骂人、要去发脾气、或者要去自杀,这些从我们情感出来比较自动化的行为停止。让我们能够想到更有创意性的、更有灵活性的、或者以前没想到的处理事情的方法,从我们的思考或行为上都会发生。
  只有让来访者感到积极、看到好的,他/她就会自己往好的方向走。
  不光是这个理论,还有很多研究都证明了:
  •积极性的情感会让人在思考中更有创造性;
  •在情绪上更容易看到积极情感;
  •在我们周围环境找到积极的东西,会对自己更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面对的困难;
  •人心态好的时候,在关系上也会做的更好,只要情绪好了,跟朋友、室友的关系也会好起来;
  •即便是周围没有一点变化,但情绪好一点也会有更多的满意感;
  •并且对自己的健康有更好的评估。
  如果你同意这一点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不是很难做到,并且总会觉得远远不够。
  就自己而言,当我心里特别认同这些研究、这些观点,做咨询的时候就会认为这就是我的伦理和职业的责任,很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关注和发掘来访者能够感受到的积极性东西。
  

  如何发掘来访者的积极情感?
  讲到*后,还是要回归到怎么做,我们找几个例子,来说说如何发掘来访者积极性的情绪情感。
  10关注来访者良好的自我意识——我能意识到并且表达出自己的负面情绪。
  假如一位来访者说:“我感到特别难受,很难从抑郁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我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什么都没兴趣。”
  作为咨询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一方面我们是要共感共情,需要听到他觉得自己的抑郁程度是很深的。
  除了这个,接下来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
  我是觉得,就像前面所说的,所有的情感都是有功能的。在那个时刻,抑郁对他来说是有作用的。来访者能到这里来跟你倾诉他抑郁了,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意识吗?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可以去发掘积极性东西的事情。
  我可能会跟他说:“真的,我感到你很有自我意识,这个是我们人类(拥有的)很大的自然资源,就是自我意识。而且你又能够信任我,你信任我所以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了我。”
  这是给一个例子,这样说至少不会加重他消极感受,不会让来访者产生一种无助感。
  还有,现在是抗击疫情时期,他很抑郁,不管来访者认为是不是有关系,但实际上一定会受疫情影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抑郁、感到焦虑,这是很正常的。
  但这说明什么?说明来访者他很关心,他有直觉,说明他是一个关心人的人。他有抑郁,其实在跟自己说“我关心别人,我关心我们的国家”。
  作为咨询师,在他们很抑郁的时候,如果看到对他们有积极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有很大帮助。
  11问自己(或其他人)为什么我感到如此消极——“很高兴认识到我是人”。
  如果还可以,可以再走深一点,我们可以问:“为什么会感觉这么消极?”
  其实感觉消极是一个多么正常的情感,是“人”就会感觉消极。
  如果来访者说“什么事我都不关心,跟我无关,什么疫情都跟我没关系”,或者说“我就不是人,我是个机器人”。如果这样的话会感受这么消极吗,对吧?
  所以意识到人,意识到这是人的正常情感。给他/她一个“绿灯”,让他/她感觉到“还好”。不要让来访者和我们谈的时候,觉得问题特别大——你得了“抑郁症了”。
  尽管我不否认,可能有的人确实有抑郁症。但这个时候,不是我们去关注的时候,千万不要去用这个标签。
  因为我前面讲了,现在环境也很严峻,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他/她的焦虑少一点,感觉好一点。
  12负面情感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我希望他/她好”。
  还可以深入一点考虑,负面情感背后还有什么东西?
  比如一个来访者对他室友不戴口罩出门“感觉非常愤怒”。
  愤怒是个消极情感,这个情感是很正常的,因为室友的行为很危险。
  但是这里还不够,我们还可以继续了解“愤怒下面藏着什么呢?”其实是希望室友不要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与其说“我特别气愤他这样做”,不如可以改成说,“我特别想让他不这样做”。这就是一个很积极的东西,他想对他的室友好。
  这也给我们一个角度看到,怎么用消极的东西去看到积极的一面。
  13如何使自己目前的情绪对自己有用——“希望这些情形好一些”。
  如果你想再走深的话,也还可以看到来访者的积极欲望,因为很多消极行为/情感下面隐藏着积极的欲望。
  比如来访者在抑郁情况下不知道怎么做,特别疯狂,总是脾气暴躁、情绪焦虑,家人都很讨厌他这样,家庭关系也非常不好。
  我们在跟他工作的时候,是要把这些负面情绪缩小。
  怎么去缩小?就是要把他积极的东西拿出来。
  我们能够看到,这个来访者之所以这么反常,他的欲望是“希望这些情形好一些,希望困难早点儿过去”,他有很多积极的欲望。
  如果咨询师能够关注到这一点的话,可以为来访者带来比他现在感受,要积极的多的感受。
  当别人认为他很讨厌,甚至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很讨厌”,咨询师反而看到他背后积极的欲望,这对他非常重要。
  另外,从来访者情感的作用来看也可以。来访者有时候做一些事情会让别人不认可,对吧?但对他来说,这是有作用的,如果看到在哪方面有作用,就会出现积极的东西。
  总之,我们对于来访者给我们提供的任何信息,都应该考虑什么对他/她*有帮助,尤其目前在线上咨询的时候。
  我们工作的焦点应该在,让他们能体会到一点安慰,感觉到被认可,被看到积极的情绪情感,让他们感觉自己不用这么焦虑、这么愤怒。
  
  助人工作中,能做和不能做的事
  14所有的感觉都是正常的。
  来访者不管在什么时候,给我讲的情感都是正常的,对我们来说也是正常的。
  每个情感后面都有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不管它是负面性的还是积极性的。
  我们都要让这些情感正常化,不要让他们觉得特别异样。这样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安慰。
  15人们在应对相同情况时,存在情感和行为差异是正常的。
  不仅所有的情绪是正常的,所有情绪之间不同也都是正常的。
  目前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疫情,但疫情对每个人的威胁导致的反应是不一样,因为还有受家庭、生活等很多细节的影响,所以反应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心目中,一定要有一个信念,就是不一定要跟我的反应一样才算正常。
  所以,不要用我们的情感,去评估来访者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一样也好,不一样也好,都有它的道理,我们没有权利评价别人。
  16我们自己和他人产生积极的感觉,都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要想办法,去发现一些积极的情感。
  那,从哪里发现呢?必须要在来访者带来的信息里面发现,不要去找外围的东西。
  比如来访者说“我现在很糟糕,不能出门,家里也没有新鲜蔬菜”,你不要去说“家里还有别的东西”,或者说“你们比别人还要好啊”。这些都不是找积极情感的方式,而是要去找这个情感下面的东西。比如说“你担心,没有新鲜蔬菜你父母身体会受影响”。
  我们是做心理工作的,一定要考虑心理感受。这样讲的话,我想来访者心理感受会好一些。其实他的焦虑就是关心家里人的健康。
  在这个疫情期间,不管我们是关照自己还是帮助来访者,都应该让积极的情绪情感扩大,消极的变小。
  不一定非要把问题根源都找出来,解决所有问题,因为我们做不到。
  但只要有一点亮光,在任何黑暗时候都是有用的。
  正如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所说:Darknesscannotdriveoutdarkness:onlylightcandothat.(译:黑暗无法驱除黑暗:只有光才能做到这一点。)
  ❏另外,我想再提醒一下,我们在咨询时尽量不要做的事情。
  17不要让来访者对他们带来的东西,感到不好。
  我知道你有技能,但是需要记住这一点才能做到。
  不管你用哪个流派、什么理论,当你发现来访者负面性增加了,或者对自己带来的东西感到难过,你就要提醒你自己,你是有技能可以做到这件事情。
  18不要去给标签。
  因为热线的话,只有几十分钟,没有什么足够的资料去给标签。
  别人来就是想分享一下,如果给标签,可能咨询结束后,来访者其他没有记住,就记住了标签,这个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看见的事情。
  19利用积极情感,想办法把问题变小,不要变大。
  我在微信上也看到,有些老百姓确实面临一些生活上、医疗上各方面的挑战,作为咨询师我们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但要想办法用积极的情感让他们把问题看小一点。
  你们是有技能的,只要提醒一下就可能做到的。
  20永远不要牺牲来访者的关系和积极情感。
  没有任何条件下,我们去牺牲这些东西。
  比如来访者在抱怨家庭关系时,我们尽量不要去加大鸿沟。因为这么多的研究都证明:好的人际关系是让人心理健康*重要的因素,人际关系对我们度过难关都太重要了。
  
  *后几点叮嘱
  啰啰嗦嗦和你们讲这些,其实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你们跟我一起思考,把关注点放在积极性上,放在好的一面,这个一定是有好处的。多看一些人的好,哪怕是很糟糕的情况。所以我鼓励你们去尝试。
  现在是特殊时期,你们面临着很多挑战,你们的奉献、你们的牺牲一定是会有效果的,我相信这一点。
  也希望你们要注意自己对自己的关心,不要全部投入工作里,有时间的时候,也要想一想有哪些事情可以让自己放松,不要太过于劳累。

  总之,一切危机都是有利有弊,我们能够用我们的微薄之力扩大这个机会,让我们既能“赢了这场战争”,又能通过这场“战争”,在“危”力情况下,把“机”发扬光大,总结出一套在这种新情况下助人的经验和方法。

References:

Fredrickson,B.(2000).Cultivatingpositiveemotionstooptimizehealthandwellbeing.PreventionandTreatment,3.AvailableontheWorldWideWeb:http://journals.apa.org/prevention
  Fredrickson,BandBranigan,C.(2005).Positiveemotionsbroadenthescopeofattentionandthought-actionrepertoires.CognitionandEmotion,19,313-332.
  Fredrickson,B.L.(2013).Positiveemotionsbroadenandbuild.Advancesin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47,1-53
  Fredrickson,B.L.,Cohn,M.A.,*Coffey,K.A.,*Pek,J.,*&Finkel,S.M.(2008).Openheartsbuildlives:Positiveemotions,inducedthroughloving-kindnessmeditation,buildconsequentialpersonalresourc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5,1045-1062
  Fredrickson,B.L.,&Joiner,T.(2002).Positiveemotionstriggerupwardspiralstowardemotionalwell-being.PsychologicalScience,13,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