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电 话:0373-3809626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联系人:杨老师

    Q Q:2560401167

    邮 箱:2560401167@qq.com

    微信公众账号:新乡市心灵港湾

首页 > 

研究:热爱拉黑和绝交的“边缘型”人(一)

发布: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1133次

编辑 / KY主创们

有人说,爱是世上*美好的事,而我觉得,爱可能是世上*复杂的事。每个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两人相爱必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模式,有些很甜蜜,有些则算得上虐恋。


我有个朋友就处于一段虐恋之中。他和我说,女朋友缺乏安全感,经常担心自己被抛弃,所以他很少外出,经常陪着她,还向她做出保证,自己会一直这样爱她。两人好的时候如胶似漆。


令他感到困扰的是,女朋友有时会性情大变,指责他不负责任,对自己毫不关心。但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事,越是要向女友辩驳,她的情绪就越激烈,甚至扬言分手。


但是,僵持一阵子后,女朋友似乎又忘了自己之前发过的脾气,会恢复到甜蜜温柔的状态,说我朋友特别好,*能理解和关爱自己。这样的情况反复发生,让我朋友感到很无力。


听过他的描述,我察觉到在他们的爱情中有个重要特征:女生对关系的评判,在好与坏在两个极端迅速摆动。这种特征通常出现在“边缘型状态”(borderline states)的人身上。边缘型状态不仅会体现在情感关系中,也会影响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注:一个人有边缘型状态,并不意味着ta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讨论边缘型状态,也不是病理学诊断意义上的含义,只是一种人格特点,不一定构成问题或疾病。)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拥有这种状态,又该如何应对这种状态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边界感,对我们的正常生活来说非常重要。


个人边界,是指我们要分清哪些事是自己应该承担的,哪些事是别人应该承担的。情绪边界,是指在感到悲伤难过的时候,我们要了解这是出自自身,还是受到他人的影响。


这些边界就像一层皮肤,将我们与他人区分开来,将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也让我们了解别人真实的样子。


而拥有边缘型人格特质的人,却缺少某些这样的清晰边界,容易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一定程度的混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边缘型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的具体展现:


1. 在自我认识上缺乏稳定性


边缘型状态的人往往缺少稳定的自我认识,没有相对明确的自我形象。有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充满力量,非常自信,似乎是全能的存在,但有时候他们又会觉得自己好像虚弱无力,一无是处,非常自卑,而这种转变往往是突然而剧烈的。


或许正是由于缺乏相对固定的自我形象,他们有时会感觉自己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也常常受到慢性的空虚感的困扰。


2. 在情绪和思维上较为偏执


边缘型状态者比较敏感,一些极其细微的刺激就可能引发他们巨大的情绪变化,这种变化在很多人来看与外部刺激并不匹配。比如,一个人和他们语音聊天,走进电梯后信号临时中断,恢复信号再接通语音时,他们可能就已经非常不开心,甚至愤怒地指责对方。


在思维上,边缘型状态的人会显出一定的偏执性,考虑问题时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状态。



3. 在亲密关系中阴晴不定


在工作环境或特定的社交场合中,有些边缘型状态者表现得非常优秀,并没有受到这种人格特质的过多影响。而当进入亲密关系中,由于不再是相对固定的社会角色,一个人受到边缘型状态的影响通常会更为明显。


边缘型状态的人对被遗弃有着强烈的焦虑,哪怕这只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他们也可能做出某些激烈的行为进行避免。比如,他们会不断打电话,想要听到对方承诺一定会爱他们,或是要求对方立刻回到自己身边。甚至在有些时候,他们会做出某些自伤行为,逼迫对方照顾和关爱自己。


强烈的两极摆荡,同样是边缘型状态者在亲密关系中的特征。有时,他们将另一半理想化,觉得对方是*懂自己、*爱自己的人;有时,他们又可能过分贬低对方,觉得对方毫无责任,没有任何付出。


所以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状态往往非常纠结,难以分辨自己到底是爱一个人还是厌烦一个人,有时恨不得立刻离开一个人,离开后又肝肠寸断觉得无法离开这个人。


4. 在朋友关系中反复绝交


当边缘型状态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反复询问自己的多位朋友,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或是寻求建议,也以此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珍视,将对方视为一个理想化的可靠存在;但有时,他们又会对朋友进行非常消极的评价。


若是两人无法进行适度地适应和调整,可能会断绝交往一段时间,再恢复友谊关系;在特定条件下,甚至会发生反复绝交的情况


当然,很多人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也可能经历类似的状态,而只有持续、长期地展现出以上特点,我们才可能会将之称为边缘型状态。


如果一个人边缘型状态的程度非常强烈,并且对个人的社交关系和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可能会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有些BPD患者能保持正常的工作,只在亲密的关系中(比如在家庭、恋爱或婚姻中)受到影响;而有些患者会有自杀倾向和行为,需要入院治疗(Kreger,2002)。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边缘型状态*突出的特征是一种分裂式结构(splitting):好与坏都是绝对化的,而且无法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就像黑与白这两种明显对比的颜色一样,中间没有灰色的过渡地带。


对边缘型状态的人来说,一个人可以此时是好的,彼时就是坏的,但很难在同一个时刻既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那么这种分裂式的精神结构式是如何形成的?


精神分析家梅莱妮·克莱茵将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种:


**种是偏执-分裂心位(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处在这种状态的人会将自身与周围世界的积极的一面与消极的一面进行明确地区分,这样就可以保护那些好的部分,不受到坏的部分的“污染”,同时坏的部分正好可以承担自身的攻击性而不会引发混乱。


第二种是抑郁心位(depressive position),处在这种心位的人看到了一个更复杂、更真实的现状,那就是好与坏会在同一个客体上并存,他明白原来那个理想化的美好形象也有着令人失望的部分,而那个自己想要攻击的坏的部分也有着好的特征。这复杂的状态会引发我们的失落、内疚和哀悼,从而让我们看清现实。(注:这里的“抑郁”与目前普遍谈到的抑郁状态、抑郁症是不一样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