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电 话:0373-3809626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联系人:杨老师

    Q Q:2560401167

    邮 箱:2560401167@qq.com

    微信公众账号:新乡市心灵港湾

首页 > 

跟他比起来,我还不够好 | 如何摆脱上行社会比较带来的焦虑

发布: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862次


“诶,又出成绩了,太烂了。”
“多少分呀!”
“才95……你呢?”
“大神呀,我才94……”

期中才过不久,期末又要来临,课堂小测接连不断……每每听到这样的对话,小编心里就:

学霸们在为不能逾越99与100之间的鸿沟难过,学婊们一边互膜一边说今天又荒废了一边偷偷学习,学渣们暗叹自己的成绩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而与他人比而不及,郁郁寡欢心力憔悴的学酥们,出路在哪里?

幸福是个比较级:社会比较理论

根据Festinger的社会比较理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如能力、智力等)时,往往是通过与周围他人的比较,在一种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其意义的,而不是根据纯粹客观的标准来定义。

在学习上举个栗子,考完试出了成绩,大家除了关心自己考了多少分,往往还要关心身边的同学们考了多少分,自己在班级排名是多少,是不是比暗恋姑娘的男友排名高等等。根据与小伙伴们成绩的比较获得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评定,这就是一种社会比较。这种学习成果的评定是相对性而非绝对性的,小伙伴们的成绩高低会让自己体验到自己不同的“学习成果”,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社会比较又可以细分为上行比较,平行比较和下行比较,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上行比较”,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品质上把自己与比自己强的人作比较”。上行比较体现在在学习上,即为我们的“和学霸比成绩”,这种比较带来的伤害往往是致命的(但也不排除它成为激励你奋发向上愈战愈勇的动力的可能),于是受到学霸伤害的同学排(zi)除(bao)万(zi)难(qi),想尽一切办法想向学霸靠齐,但结果总是不甚乐观。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到底怎样才算成功:成就目标理论

上个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尼克尔斯和德韦克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即“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原因的认知,是关于成就活动的目的,成功的意义和标准的整合的信念系统。”

在这套理论体系下,判断成功的标准分为:任务标准,自我标准与他人标准。前二者的成就目标类型往往体现在“自己掌握技能”上,而他人标准的成就目标类型则常体现在“跟他人相比的成绩评定”上——简单来说,用“他人标准”判断自己是否成功的人倾向于取得好成绩,认为赢了对手才算成功。这类人普遍具有较高的焦虑水平,他们在苦难时比较容易退缩,采用自我防御的方式维护自尊(比如不努力却贬低成就任务的价值)。

在学习上,以“他人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无论从感性或是理性上看都相当累人,也是不应该被推崇的。但在竞争式的教育体系下,鲜有学子能摆脱这种标准,从*终评判时到平时学习的一步一个脚印上。那怎么做才能摆脱“比较”带来的焦虑梦魇呢?

小池塘里游进了一条大鱼

大鱼小池塘效应(BFLPE)是Herbert W.Marsh和John W.Parker在1984年提出来的一个模型框架,形象生动地来说,大鱼即优等生,小池塘即与优等生相比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具有相同能力的学生,当他们将自己与更高能力的同学进行比较时,他们就会有较低的学业自我概念,即对自己学习成果更低的感知;当他们与能力较低的同学进行比较时,他们的学业自我概念就会较高,这时就出现了BFLPE效应。”

实验表明,BFLPE效应是一个具有跨文化普遍性的效应。Marsh和Hau在北美、南美、澳洲、东欧、西欧等地的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采用统一的问卷和标准化的测验,对相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能力相同的学生在平均能力较高的学校学习,其学业自我概念较低,在平均能力较低的学校学习,其学业自我概念较高。这既是BFLPE效应跨文化普遍性的印证,也是其在学校层面的宏观表现。

BFLPE效应所影响的自我概念水平能够很好地预测一个人今后的学历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智力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根据BFLPE效应,身为一只优质鲜肉鱼,大家就应该投向“小池塘”的怀抱,与比自己能力低的学生进行对比,以提高自己的学业自我概念,从此(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学业进步。

看到这里你或许有些疑惑——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忍不住和霸霸比的冲动,怎么破?

OK的,那我们比!这里假设学霸学习9分,做菜7分,社交8分,我们虽然学习只有7分,但只要在做菜和社交上都拿到8.51分,不还是碾压学霸,综合实力胜出吗?多元社会,多元比较,只在一个不一定能比别人擅长的领域上死磕,受伤的只有自己。

那比了这么多,真的好累啊,我能不能不比了?

人比人,气死人

我们真的需要一直和他人对比吗?很不幸,是的,也很庆幸,不是的。

社会分工早就注定了我们一生中都要在比较中推进,但生活的现实又总是“没有比较才没有伤害”。所以有时候我们更需要放下和他人对比的勇气,在和自己的对比中找到平衡点,稳中求进。*好的选择应该是自己*满意的选择,而不应该是*优的选择。同理,比别人强也不应该是*终目的,做到让自己满意、问心无愧才是*好的状态。

大话西游中五百年后孙悟空看着夕阳武士和“紫霞”城头上对峙的场景,*终选择成全后离开,安安心心做自己“一条狗”,不再期望和他们一样找到自己的紫霞,而是西去求取真经,这是不同时空下自我比较的豁然。

人比人气死人,当你能坦然说出“我只想做自己”的时候,这些焦虑就被你甩在身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