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电 话:0373-3809626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联系人:杨老师

    Q Q:2560401167

    邮 箱:2560401167@qq.com

    微信公众账号:新乡市心灵港湾

首页 > 

【译者讲书文稿】张源:法国简·大卫·纳索J.-D. Nasio作品《俄狄浦斯情结》

发布: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1021次



我今天针对《俄狄浦斯情结》这本书做一个简单的领读,希望大家可能会从我领读的一些内容里面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吧。因为我相信我们之中不乏有非常好的学习精神分析很长时间的老师和同事。


开 场

开场我想先用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作为独白,这是他写下《摩西与一神教》的时候,在1934年给自己记载下来的。他这样说:“在世人眼里我更可能被看做一个心怀恶意,喜欢危言耸听,并制造奇谈怪论的人,因此我将不发表这篇论文,但并不妨碍我撰写它。尤其是我两年前就已经写过,所以我只需要把它稍加修改,并附到前面那两篇论文中即可。因此我可以悄悄保留着,直到有一天可以让毫无忐忑之虞,让它重见天日或者可以告诉某个得出同样结论、同样见解的人,早在更黑暗的年代,就有人像你一样思考过同样的问题。


我们总是到现在来说还是有很多人对弗洛伊德抱有很大的偏见,这是精神圈以外的很多人。他们说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把一切归为性,但你让他们花心思把弗洛伊德的著作一点点读,你去跟他解释,基本上是很累的。一方面并不想看,另一方面他的著作太多了,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能够作为奠基精神分析的人绝不是写了一两本书那么简单。


俄狄浦斯情结作为弗洛伊德理论中构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甚至可以称之为精神分析这座大厦里面砥柱中流的基石。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弗洛伊德当时在发掘他这些理论和概念的时候,我们对一下年份表。1894年移情的概念,1896年精神分析被命名下来,1897年这时候就奠定了俄狄浦斯情结的概念,直到1908年他发掘出阉割情结以及1911年自恋的一些概念和相关的著作。而到了1920年的时候才是他逐渐奠定本我、自我和超我这样的精神分析神迹这样的划分。而现在很多程度上我们被规定称为把本我翻译成为它我。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在1923年阳具的概念被弗洛伊德确定,这里面我必须提一句就是阳具不等同于阴茎,如果大家在读任何关于精神分析文献的时候,当我们看到阳具这个词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简单的理解为阴茎,它们两个是非常独立的两个概念。


那么弗洛伊德他是凭空现象出一些理论的吗?他肯定不是凭空想象的。能想到这一步的时候,他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并不是说他看了几场剧目,看到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然后一拍脑门就想出这么一个故事。要能这样想出来也不会流传这么久,也不会被发展这么多年精神分析一直以来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去对待。所以他的研发是有一个很严密和思考的过程,并且奠定下来了。


俄狄浦斯情结的诞生

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王这一出古希腊的戏剧,他是索福克勒斯写的一出古希腊戏剧,描写了底比斯国王俄狄浦斯悲剧的被不可知的命运所感染,而捉弄的一生。这个比较好的版本是在喜马拉雅上,如果我们搜索一下拉康会发现一本福原泰平《拉康:景象阶段》,朗读者读的也很好。他里面我们可以很完整的探知到俄狄浦斯王前前后后的故事的一些关键环节。当我们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把它命名为一个情结的时候,我们把一个小说或者舞台剧,一段故事或者说一段神话,一个传说,我们就把它进行了一次高度的总结,把它做成了一个概念。


大家注意一下情结这个词,结是绳子打结的结。它能把一种情绪,一种情感,一种精神的感受,就好象我们远古人结绳计事那样,我们今天有大事打一个大结,有小事打一个小结,原始人在部落的时代,没有语言很完善的情况下用结绳计事。所以说当我们用感情把它打成一个结的时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断的接受外来的信息,这些外来信息有些被我们专注的注意到,有些没有被我们注意到。但是不管你注意不注意,只要你活着,哪怕你睡觉,这些信息都会不断的反馈给你的中央处理器,就是你的大脑。然后你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这个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无意识的,是自动在默认的运作的


这种情况就诞生了这么一种理论,这个理论是西方的学者和常用的,就是当他们要描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会诉诸于数学和几何的一些图形与符号去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在西方的一些文献中描写意识和无意识,并不是我们今天简单的讲说我们感知不到就是无意识,无意识更加复杂,不是这么说的。他的描述往往是这样的方法,就像一层一层的面膜,每一分每一买秒一层一层往你身上、脸上去贴,而且它是无限的从你从小到大,它无限的这么一层一层的贴上去。这种面膜,请原谅我使用面膜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大家比较好想象。当面膜一层一层贴上去的时候,我们能意识到的那一面也就是所谓的外在能看到的那一面,它也当然被不断的被覆盖。每个朝外的那一面的面膜,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意识。而贴下去的那一面,朝脸那一面,内那一面,你贴上成百上千层之后,你已经分不清它每一层和每一层之间的关系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无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就像结绳计事一样,它就是一个疙瘩它在孩子成长时期的关键期,这个疙瘩打了怎样样子的结,它就埋在那里,无论你从成长到成年到老年只要你没死,那一层一层面膜贴下去,那个疙瘩在底下的影响它永远都在。也就是说就算你把*后的面膜用熨斗烫平了,底下蕴含一层一层的关系受到的影响是不会消除的。


Nasio教授在他的开篇里面写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孩子能够逃脱俄狄浦斯情结。它是个传说没错,它也是一出剧目,它也是一出故事,它也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概念。不管你是男的女的,不管你出生在怎样的家庭里面,只要你是一个人,你要成长,你在那个孩子的那个年龄,你就得把这个疙瘩埋下去。


俄狄浦斯情结这个疙瘩埋的好不好,他埋的是正常的,将来成为一个状态,还是出现病态或者是神经症的状态,那是取决于一症一辩,一个人一个案例,去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进行倒逼的一些分析,我们进而得出的一些东西。但是谁也逃不掉。也就是说俄狄浦斯情结仿佛就像你活着要呼吸一样,你就必须经历它。而同时俄狄浦斯情结又类似有点像电脑写的一行程序,这行程序你不管愿不愿意让它写,它都会写下去,而且都会影响你的一生。这个程序它的必要性我们无法擦除掉,你把它写好了,它就是用在场的方式给你把这些后面转录的作用给你表达出来。你写不好或者你偷懒不写,这个缺位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它也变成一种铭刻的印记,一直烙在那里,进而表现出发展不良的一些病态的一些神经症,我相信大家在工作和交流中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吧。


另一方面,俄狄浦斯情结也被翻译为伊底帕斯情结,同时在以前的文献中俗称恋母情结,恋父情结,伊底帕斯情结,恋父是指女儿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众说纷纭的说法,尤其是在所谓的心理科普的领域里面,这个概念是满天飞。但是我在此呼吁大家,关于这个描述请回到伊底帕斯情结或者俄狄浦斯情结这样的说法上,不要再延用恋母情结这个说法因为恋母情结是很狭隘的一个表达方式,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以神话命名的方式,它里面蕴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你就说恋母情结的话,比如说作者在男孩俄狄浦斯情结当中,他分了三点,就是三个焦虑,对应三个乱伦的欲望。这里面焦虑和快乐是并行的,因为有快乐,所以才因为快乐而产生焦虑。


比如他之前在如果你单纯的说恋母情结的话,我们可以看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结里面他有三个方式可以性化他的父母。恋母就占有母亲身体的欲望,还有两个呢?同时还列举了两个,在书的第36页,要么被大他者,就是父亲占有的欲望以及消灭大他者,消灭父亲的这个欲望。也就是说作为母亲作为大他者,作为母亲的身体作为三个乱伦当中的一个。单纯提恋母的话我们是没有办法很好的表达出俄狄浦斯情结这种样本所造成的整个影响的。


同时又人提到了反向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个书中作者也给予了在问答环节列举了这个问题。反向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三个乱伦欲望一样可以找到对号入座的描写。比如就是被大他者父亲占有的欲望,此时一个男孩他把自己同化成一个被父亲占有女性,他存在一种施虐和受虐的关系辩证。


在整个西方的文化以及哲学、医学理论也好,所有的科学发展,他们都会有所谓的理论和悖论一种并存的方式,也就是一种辩证的存在。这点跟中国人所讲的阴阳辩证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归根结底它们都属于是一种二元性质的划分,也就所谓来自二元论,我把一个事物一分为二,这个什么时候*典型?比如在中国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时候*典型,不能一刀切,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正面怎么看,反过来怎么看,看事多角度,扒拉扒拉。


所以当我们看到俄狄浦斯情结的时候,我们分析一个对象,比如我们分析有一个受虐幻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辩证的考虑到施虐在哪里?当我们辩证的要看到说一个要占有母亲身体的欲望,同时我们要考虑被展望一方的幻想逻辑是怎么存在的。这一点上来说,在作者书中表达的就是三个乱伦欲望,三个快乐幻想,同时又对应了三个焦虑,你为什么会焦虑?因为你实施快乐有困难,一下子就完全得到那叫绝对的满足,绝对的快乐的那种满足,这个是一种想象,是不存在的。



建立的方法

那么大家现在可以想一想弗洛伊德当时是依靠怎样的方法,他建立了一种想象呢?我说这个事情不存在,但是我又把它当做一种理论,把这个不存在的事情我又把它假设出来然后去解释。这种逻辑其实来自很简单的就是数学上的一个或然和必然的概念。我们做一个想象,假设每一次发生的一件事情都是几何图上的一个点,然后我们经常在日常的交流中会有一句话说叫做这个事情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对不对?这是一个很正常很平常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奇怪的。如果我们回忆一点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时候,发掘描述几何图形这一点上和描述哲学以及一些理论的这种观点逻辑,他们是如出一辙的。每一个事情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点,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发展方向。我们加一个箭头就好了,如果假设我们有一个原初的事件作为一个点的话,我相信大家能想象出来。我们画一条射线,射线是什么?一头是一个起点,另一头是无限的延伸。


那么在射线之中,如果这个射线的原初的那个起点我们在几何图上用一个实心的点去表示的话,这个射线是有起点的。比如说我们假设起点等于零,这条射线上面所有的值都叫做X大于等于零。如果我们把它画成一个空心的点,会怎么样呢?大家还记得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原初场景的那个事情吧,原初场景用来特指孩子在无意中看到父母性交场景,后来演化出一个在床上,这是原初事件点。但是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孩子都看到这个原初场景,很多孩子(患者)是在自由联想和幻想中曾经说过这样类似的话。那么那个原初的场景就不是一个实时发生的事情,不是实点,这时候就作为空心点。我们在几何图上画一个小圈代表空心点。


就是所谓的原初事件是缺席的,它不是在场的。如果我们用一个空心的圈作为起点,然后画一条射线。同样我们用数值来表示的话,假设这个空心的圈是0,就是X>0,不是X大于等于0,它把那个等号去掉了,X>0,它可以无限靠近于0,无限有一个起点靠近想象中的原始的起点。


当我们在阅读精神分析,尤其是以拉康为代表后期的一些精神分析文献的时候,他其实用符号学去表达很多东西,比如借鉴数学去表达的时候,其实对于他们原始语言那些人来说,这就是一句话。就跟我们写成汉字写的一句话一样,只是他们拉丁文拼写的特色,所以用他们的逻辑把它简述为一句话。同样,当我们看到俄狄浦斯情结的时候,我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跟数学相交叉的地方。


比如说第19页这里头有一句话,每一个这种欲望的驱使从理论的角度而言,我坚持认为通向**幸福快乐的途径正是两个生命体合二为一的享受。我给大家做了一个批注,就是一此时在原文中是法语大写的一。这个里面Un,同时又合二为一体的意思,数学也代表1234那个1。这点学拉康的朋友可以想像,如果拉康写一个数学公式,当他写一个1的时候,在某一定的意义上他是描述了一个整体,可以理解为英语里的One。One在数学上意义可能我们用符号表达写一个1,如果在一句话里面它就代表一个主体和一个完整的主体。或者我们此时把它归类为一个整体的主体。这点上说我们如果借鉴一些数学思维,我们去理解现代描写的东西,我们会轻松很多。还有比如说在第27页,我专门写了一个批注给大家。就是在*后倒数第三段,你不可能用乳房跟你的孩子重新回来,与你合一。这个我是专门做出来的,就是因为作者在这里面他写的合一又没有用Un这个整合的词,也没有用完整性的词,他使用数学上的词。在底下标了出来,是微积分上的一个词,微积分是无限细分和把无限细分的东西再堆回去。你可以想象堆积木,你把一个东西拆成无数积木是微分。你把无数积木拼起来拼成一个整体就是积分,他使用了再积分一词,就是在数学上利用符号的关系去表达,孩子不可能重新回到母亲这个过程。这种解释就已经超越了弗洛伊德当时强调乱伦欲望那些层面了,因为我们知道在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理论不但分派很多,而且还极大的发展了,尤其是在象征和符号上他做了极大发展。


拉康的三界理论

我必须重提拉康的三界理论,想象界,实在界,符号界我们对任何事物客观的认知,都存在这三个方面,我们想象它是什么样子,并不等于它实在的样子是什么样子,也不等于它被符号象征化之后是什么样子。*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苹果,你脑子里是浮现出红苹果、青苹果,哪一种苹果都是苹果。但是当我说苹果的时候,也许你不会想那么多,红的还是绿的,但是你会理解什么叫苹果?苹果是一个中文发音的单词,同时它作为一个能够指代那个事物的符号而存在,也就是所说的能指。每一个能指必然如硬币的两面一样,有一个能指就必然要指代一个所指,能指和所指是并存的关系。未必一个能指能很好的描述一个所指,但是它们有你就有我。


我们回到第27页,当我们看到再积分这个词的时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从符号的层面就已经不仅仅只是说一种乱伦关系,我要跟母亲发生交尾,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通过再积分这个词可以想象出一个孩子想要重回母体子宫,把这种重回母体子宫疯狂欲望作为一个乱伦欲望表达,而非如大人那样一般所理解的阴道和阴茎之间的关系。这里同时蕴含对象关系的一些表达,说到对象关系理念的时候,我们在读这本书里面要强调一件事情,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翻译主体、客体之中的那个客体以及我们翻译成对象,实际上他俩是一个词,客体和对象在原著中是一个词。


当我们理解了客体和对象是一个词的时候,它都是英文里的Object,法语里叫Objet,此时如果我们有一些拉康理论概念的话,大家都知道拉康强调语言,那么请问一句话*简单的表达是什么?就有点回到语法的意思上了,首先任何一句话的表达都存在一个主语Subject,主语同时又是主体的意思,而Subject主体他要做什么,他必然要存在一个谓语动词。然后一个主体发生一个动作,对谁呢?对着一个目标,一个对象,这个也许是一个物,也许是一个人,这个东西我们语法上叫做宾语。而宾语在拉丁词源上来说它就是对象和客体的意思。所以当我们说主谓宾的时候,恰恰蕴含的关系是主体施加动作对于一个客体。这个时候当它的主客关系表达出来的时候,他在原著中以及他的理论中就涉及到了对象关系的精神分析的一些理论。比如说乳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是把妈妈当做一个像我们理解这样的一个女人,一个刚生产后的女人,还是把妈妈理解成一个乳房或者说他连乳房是不是属于他的,他未必能区分得了,这就是克莱因的理论在里面所有所提及的东西。有拉康,有克莱因,有弗洛伊德,当然还有其他的精神分析大家,他们都认可俄狄浦斯情结的概念,所以作者并没有拘泥于任何一家理论的描述,而是把俄狄浦斯情结把他们之中的理论,他认为可以投放到实践操作里的东西,经过他个人的智慧性质的整编,所以做了这一本书。正如他自己说的,他写这本书至少用了十年时间。


作品的特点

Nasio教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状态,他每一本书其实都不厚,你看着法语有二三十万字,翻译成中文不加上批注也就是五万字左右。他的书都不厚,但是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很明确的方向,一个很明确的指导,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这本书讲什么。这本书他命名叫做《俄狄浦斯情结》,当大家看的时候,我想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到他每一个篇章结尾的那个简化图。


因为老外他们做学问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基础的原则,我不是为了理论而生产理论,我是为了解决实践的一些现象和能够投入实践的使用才去寻求理论,就是实践指导理论。这是他们比较普遍的一种价值认知。所以他自己首先是正儿八经医学院毕业的,然后定了精神科,在学习精神分析之后才到了巴黎,然后跟拉康共事有6年,前前后后算起来应该是有11年,但是他共事真正的时间是6年。所以在这种履历驱使下,他首先要解决他来访者的问题和他患者的问题。


Copyright©新乡市牧野区心灵港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联系人:杨老师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电 话:0373-3809626 传 真: 邮 编: 邮 箱:2560401167@qq.com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