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丽老师第2次微课部分文字稿
案例解析
这是个青少年的家庭,核心冲突表现在青少年的行为上,
首先来看看青少年青春期的任务--—
一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二是青春期的荷尔蒙,有关性驱力的投注,有关性身份与性角色的认同与发展。
青少年的“秘密”——恋物,觉得兴奋。精神动力学对恋物癖的理解——把自己爱恋的情感固着或退行到幼儿时的恋物期,停留在婴幼儿阶段,玩具或者毛绒娃娃(妈妈的象征)使婴幼儿获得内心平静、兴奋、愉悦的感觉。成年以后还需要使用特殊的物品来抵消自己的各种焦虑或者不安的感觉以此获得愉悦感。
青少年以把兴奋、愉悦投注在物品上的方式抵消内在的抑郁感。
青少年的性驱力需要投注在人际、同伴、学习、竞争等等,这个青少年受自尊低下的影响,跟同伴的关系受挫,和同学关系减少,自己觉得没有资格跟同伴在一起。身份认同的过程中自我贬低发生,一边感觉自己对异性感兴趣,一边也在持续抑制性驱力。人际的失落,对自己的贬低让青少年抑郁。
家庭与青少年症状的交互:
孩子所呈现的问题是父母无意识的镜子
案例中的妈妈用焦虑链接这个孩子,爸爸用回避躲闪孩子,这样的一些情绪,让青少年无力应对,同时也是让自己退行成为更小的孩子,躲在网络,物品的依恋中,躲避来自与妈妈的焦虑捆绑和对爸爸无力的愤怒。
家庭治疗师需要思考的部分:
讨论这个家庭正在经历什么?
这个家庭的过程在发生什么?
这个家庭的系统在发生什么?
为什么这个家庭的青少年有这样的症状,跟家庭的关系是什么?
心理治疗师总是通过人的外在的行为去诠释内在的冲突 ,这个孩子內在的冲突是性的角色和性的身份不能去认同与发展,性驱力投注不能从妈妈身上撤离重新投注到同伴的人际中,同时这个青少年有很多抑郁的情绪,这是青少年身上呈现的两个特质。
家庭治疗师要去思考这两个特质在家庭当中是如何呈现的,这就是我们说的代际传承,这个青少年身上传承了这个家庭的情绪,传承了这个家庭的问题。
代际传承:入赘婚姻是文化对男性的阉割
来自父亲的男性身份的发展困难,这个过程在儿子身上继续呈现,要么认同父亲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从生理到心理成为男性;要么去超越父亲享有男性的权利,这些青少年的冲突也是来自这个家庭当中代际冲突的一部分。
自我分化:一个个体身上,他能够区分自己、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独立性,跟父母之间的情绪、跟父母之间独立性的区别是什么?他不以父母的情绪为自己的主要情绪, 他能够慢慢的从父母的情感里边离开一部分,去完成他自己。
这是个焦虑程度很高的妈妈,把儿子的成长做为家庭当中*首要的。当一个妈妈把如此多的焦虑投注到男孩身上,做为孩子是没有办法分化属于自己的情绪。男孩的情感被捆绑很多的,男孩不能分化自己情绪,使自己的情绪做为独立情绪去思考,没有独立的情绪。
家里有爸爸,却没有爸爸的影响,是父亲缺位的状态,父亲的男性功能匮乏,对于青少年的家庭,爸爸是母子之间的界限。家庭治疗师在这个家庭工作的策略是帮助这个家庭的青少年跟自己妈妈的情绪逐渐分化,帮助父亲能够逐渐提升一部分的父亲的功能。
夫妻情感疏离,讲对的事情却不在情感上关爱彼此,家庭是情感的港湾,扰动家庭的情感,推动家庭成员彼此的理解与关爱,也会帮助青少年离开对网络和物品的迷恋,回到真实的人际情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