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电 话:0373-3809626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联系人:杨老师

    Q Q:2560401167

    邮 箱:2560401167@qq.com

    微信公众账号:新乡市心灵港湾

首页 > 

让自己快乐给自己幸福

发布: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1088次

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师     杨玉庆

    不管是学习心理学,还是了解心理学,心理学的终极目的还是在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快乐是幸福的体现,是对自己存在的认同,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打个比方,我们知道,电脑是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人类(大脑)就好比电脑,而情感和情绪就像软件,朋友是一个个网站,软件或网站有绿色的,也有携带病毒的,自我的调控则像360杀毒。健康的心理,就一没有问题的电脑,开机快,运行快,不死机,不卡壳,具体表现为社会适应良好,以自己为荣,对别人宽容,对事积极、乐观、豁达。

   那么快乐是什么呢?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有人会说,我抽烟酗酒也是愉悦和满足,在这里,我还要对快乐加上“持续促使身心和谐”的条件,有一项研究是这样子的,科学家在老鼠下丘脑背部埋入电极,并在电极的另一端接上电脑开关,当老鼠按下实验室的操作杠杆时,它的下丘脑就会受到微弱的刺激,而这种刺激让老鼠感到非常兴奋,老鼠会自发的不不停地按压杠杆,以获取电刺激,频率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5000次,并能持续15—20小时,直到疲倦为止。单纯通过物理刺激来获得的“快乐”,其实只是快感。比如,吃美味食物,喝可口饮料,听美好音乐,抽吸、注射精神类药物,这些都可以达到给予人们快乐的感觉快感。快感所体验到的快乐是短暂的,深层次的快乐是来自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接纳和适应,是态度积极,思维逻辑清晰,主动调适自己,平衡与外问情景的轻松过程。

让自己快乐,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自己是不是真正需要成为快乐的人!

   深入挖掘自己的多层次需要,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这些需要满足的途径和条件,如果不能满足时,如何调整。通过识别和调整个人需要来获取*大的平衡感和满足感。这种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满足。

   寻找快乐过程中,你要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充实自己,体现自己,找一份立身安命的工作或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感。

 善待自己,呵护自己的身体,饥餐困眠,别和自己过不去。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个徒弟问师父:“师父,什么是修行?”

师父回答说:“饥餐困眠就是修行。”

徒弟想不通,接着问:“我也饿了就去吃饭,困了就去睡觉,可是为什么我不觉得自己在修行呢?”

师父告诉徒弟说:“世上的人大部分如此,在吃饭的时候,通常都不想着好好吃饭,而在想着别的事情,睡觉的时候也不好好睡觉,做梦都在东想西想,不肯安宁。所以其实他们吃饭的时候,没有在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也没有好好睡觉,自然不是修行。”

   做事要有计划性,适当放慢生活的节奏。清朝年间的一个冬天,有个读书人带着小书童匆匆赶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可是越是着急,天色越是不等人地黑了下去,望望不远处的县城,大概还需要走上两里路才能到达。读书人内心暗暗着急,正好、看到路边有位老农,于是便问:“请问今天我们还能在南大门下锁之前赶到城里吗?”

   老农上下打量了一下读书人,然后晃着脑袋说:“嗯,如果你们慢慢地走,到达之时城门应该还开着,但是赶急了,城门就要关上了。”这句话听起来象戏弄人,读书人很生气,于是催小书童快步行走,谁知道没有走几步,小书童被路边的小石头绊倒了,背上的书篮散开了,书也掉了一地,小书童吓得呜呜哭了起来。等到两个人把书都整理好,天色已经晚了,这个时候读书人才突然明白,老农并非戏弄他们。而是说了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

   现如今,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失去了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闲情雅志。取而代之的是急迫,严肃和焦躁不安。急于赶路办事的人,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就像是看到了找自己麻烦的仇人,怨恨、焦急,这是个人节奏加快后的习惯状态,精神的发条紧紧的,身心俱疲是肯定的。

   给“敌人”一个机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发生的事。

   宽容别人,尤其是那些试图伤害我们的人,给他们一个同自己成为朋友的机会,也就是给了自己一个快乐的机会。对那些状若敌人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在*初的时候,给予原谅,而不是指责,鄙视,不屑或仇恨,他们或许不会朝着极端的方向去发展,而是自我反省,获得一个新生的机会。

   给别人想要的东西,别人快乐,自己也轻松。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叫做“虚假同感偏差”,人们通常会相信大多数人的爱好和自己是相同的,有了这样的心态,人们会觉得判断别人的思想,推测别人的喜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个手艺高超的老木匠,年龄有了,意识到自己干不动了,可是两个儿子对自己精湛手艺根本不感兴趣,木匠硬逼着两个儿子和自己学木匠活。但是由于缺乏兴趣和耐心,儿子做出来的家具都是歪歪扭扭,根本用不了。木匠整天唉声叹气,逢人就说两个儿子不孝,不理解做父亲的一片苦心。有一天,寺庙主持请木匠去做一些桌椅板凳,完工后,主持请木匠喝茶,木匠又忍不住,对住持抱怨起自己的儿子来。主持听后问木匠:“你喜欢喝茶,还是喜欢喝白开水?”

木匠说:“茶能解渴,白开水无味,我更喜欢喝茶。”

木匠说完后,却见主持扬手将木匠的一杯茶倒在地上,又重新给他续上一杯白开水。

木匠不解问:“我明明喜欢茶水,可是您为什么还要让我喝白开水?”

主持反问:“施主既然知道白开水不好喝,为什么还要勉强别人支部晚白开水呢?”

木匠略有所悟,又问:“如果不勉强,那我的手艺岂不是要失传,那样多么可惜呀。”

主持叫住旁边走过的小和尚,问道:“你是喜欢茶还是喜欢白开水?”小和尚恭敬地回答:“回主持师父的话,我喜欢白开水。”

此番问话,搞得木匠一头雾水,主持却笑着对他说:“人各有所好,你何不把手艺传给和你一样喜欢茶的人呢?”

学以致用,在行动过程中感受快乐

   培根在《论学问》中强调学问的用途有三种:一是娱乐,幽居养静。二是装饰能言善辩:三是增长才识,提高判断和处理事物的能力。有些人文化知识很多,人生道理也懂,就是做不至,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知行合一”为处世标准,也可以说理论联系实际,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并去改正,在修身养性中寻找快乐!

   物质需求的满足,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知足常乐”,“不知足是向上的动力”物质上多知足,精神上多知不足,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团体活动,比如唱歌,舞蹈,下棋,旅游,学习活动,慈善活动等融入群体生活中去,在群体中汲取爱和被爱的精神力量。

   快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事情如果搞复杂了,反而找不到快乐的影子。拥有了快乐,快乐就会象甘泉滋养心田,心灵之花绚丽绽放,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