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新乡市牧野区中原路184号

    电 话:0373-3809626

    手 机:15837331085(周二休息)

    联系人:杨老师

    Q Q:2560401167

    邮 箱:2560401167@qq.com

    微信公众账号:新乡市心灵港湾

首页 > 

在自卑中成长

发布:心灵港湾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1324次

自卑,是人们都熟悉的词汇,顾名思义,就是自我评价低,低估自己的能力,轻视自己的情感。

自卑像讨厌的阴霾,纠缠不休,让很多人为之困扰。但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由婴幼儿时期的无能和对别人的依赖而引起的,人们试图对它进行补偿,由此自卑感也会成为人们行为的动力。

自卑,是人们都熟悉的词汇,顾名思义,就是自我评价低,低估自己的能力,轻视自己的情感。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有自卑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时常伴有一些消极的情绪,比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三个故事:

曾有位刚考上名牌大学的男生找到我诉说自己的处境。他说自己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地方,家里很穷,上学的钱都是村里凑的。在家乡他是状元,是全村人的骄傲,但到了大学,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说他是个乡巴佬,自己很想与同学搞好关系,但同学们都疏远他,他喜欢一个女生,却无论如何都不敢表达。后来,他变得孤独不安,苦闷难当。类似这样由贫困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学生,出现城市不适应导致自卑的情况很多。

W女士是一名优秀的讲师,她走上讲台谈笑风生、侃侃而谈,但在生活中,她却被焦虑的情绪深深烦扰。她害怕与人相处,只要跟同事们在一起就感觉不自在,不愿意说话。在领导面前感觉畏惧,如果开会发言,会紧张得不知说什么。做事之前她会想:我这样做行吗?做完了又想:刚才不那样会不会更好?发展到后来,她每天都在恐惧和担心,担心别人会瞧不起她。像W女士这样出色的女性,怎么也会自卑呢?通过咨询才知道,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对她教育严格,经常说她笨,她努力学习*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也是为了证明自己。从小与父母讲话时,她都会思考再三,小心翼翼地表达,以求得到父母的认可,到了长大成人以后,仍无法摆脱内心的自卑,并更加怨恨自己没有学会与人沟通。

A君已在商海打拼多年,也已颇有成绩,但时常在商务谈判的关键时期,丧失自信,甚至感到自卑,以至于自己害怕参与谈判,丧失了很多次发展机遇。原来A君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去世早,母亲和弟弟妹妹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症状,时常被村里人嘲笑和欺侮。尽管今天的他早已脱离了那个无奈的处境,但那种自卑的阴影并不能完全的抹去。

上面三个故事在不同的层面让我们看到自卑的来源和对现实生活的破坏性。自卑首先来源于我们*早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态度,比如父母的要求、对子女的评价和认可接纳程度;其次来源于我们开始学习自己评价自己时,我们*早形成的初始模板,比如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无论我做或者不做什么及有无成就,我都是我自己,我在心里建立一个已经成形了的属于自己的模板。在自卑在这个点的形成就是:我是没有原来的自己的,我要在别人对我的态度或者评价里去寻找我的自我模板。

自卑的感觉一旦形成并在内心作为心理动力被运作,人的自我感觉系统就会像得了感冒一样:自己的身体不在于是否确实不好,而是自己确实总感觉到不舒服。我们很多感冒本身不是身体的原因,而是我们暗示自己,我很累了,我应该休息了,我抵抗力下降了,于是我就感冒了!感冒治疗周期一周左右,往往会不治而愈,多是暗示的结果:行了,我休息过来了,我不累了!倍安慰的自己也会在心里说,舒服多了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于是一切劳碌照旧运作起来。所以感冒大多是一种感觉,身体服从了心理的需要,表现出了不同的功能状况,感冒前后对比,身体的状况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我们的心理状态不同。自卑也是这样,一旦那个感觉来了,就要为这个感觉找现实中的理由,身体真正的状况却无法成为依据了,就像你无论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不重要,这个自卑的感觉本身既是结果也是这个结果的理由,人性中的固执由此可见一斑。

自卑像讨厌的阴霾,纠缠不休,让很多人为之困扰。是不是自卑本身就一无是处呢?其实不然,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是由婴幼儿时期的无能和对别人的依赖而引起的,人们试图对它进行补偿,由此自卑感也会成为人们行为的动力。

那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自卑呢?

还要给朋友们讲个故事——在卡夫卡著名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内心时刻充满着灾难感和恐惧感,时时担心家人对他的态度,自惭形秽。他四处奔波,辛苦劳累,还要担心老板的训斥,害怕随时可能因一点小差错被解雇,内心十分压抑。这些无穷无尽的恐惧感、灾难感和惶惑不安,是格里高尔的内心展示,也是卡夫卡对人生、生活的强烈体验。作为文学家的卡夫卡,其“成长动机”恰恰是来源于自卑情结的激发,更确切地说,是超越自卑的渴望激发了卡夫卡现身艺术的热情和决心。写作不仅让卡夫卡重新确证了自我的存在,也使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卡夫卡个案内含的心理机制是:人性中有一种特别奇怪和有意思的力量,是用给自己制造痛苦的原料同时去制造快乐,自卑既可以让人无力而走向消沉,也可以激发人性中有力量的部分创新全新的自己,它是一柄双刃剑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相信你是你自己的信仰。自卑的人,是不敢看自己的,因为一旦看自己,往往看到的是满目疮痍、残缺不全的自己。接受自己,以平和与包容的心态看自己的那些疮痍与残缺,这些疮痍与残缺恰恰是属于你*独特的部分,在咨询时我大量运用的一种技术是,要自卑者面对自己的疮痍或残缺做祈祷,把自己的这些部分当作万能的上帝的赐予!感谢万能的上帝关注自己,送礼物给自己,疮痍与残缺是上帝赐予的**批礼物,我们等待着万能的上帝赐予的下一批礼物,我们希望下一批礼物是财富与满足、快乐或幸福!有位音乐老师对他的学生说:“你是真的认为自己的牙齿不好看吗?”这话让这位学生羞得满脸通红,因为她不敢开口大唱导致演出失败。”那有什么值得羞耻的?上帝给了你那么难看的牙齿,还会再给你难听的歌喉吗?不可能的,把上帝给你的好东西露一露,让所有的人羡慕你!尽管张大嘴巴,放声唱吧!你自如的表现,一定会赢得观众的!”这位姑娘听了音乐老师的劝告,再次演唱时,她尽情地张开嘴巴,开怀地放声歌唱。她不但取得了成功,还引得许多演员效仿她的舞台风格。

第二,喜欢自己。喜欢自己,说易做难。我们每个人看自己时会有许多惯性思维,自卑的人,惯性思维里巨大的引导力量就是:我这人真讨厌。所以咨询师常用的引导技术就是让他质疑自己,让求助者问自己:我真的那么令人讨厌吗?我这人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也可以这样质疑自己:难道我真的没有讨人喜欢的地方?……因为自卑不是一个存在,充其量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说白了就是对自己的态度,当你把对自己的态度放到喜欢的角度时,你的感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三,坚信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莎士比亚说过一句话:“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大的赞美,还有谁说得更有力?”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正视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自己爱惜自己,无论自己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无论是秃头还是浓发,无论生得漂亮还是不漂亮,他们都不对自己的本性感到厌烦和羞愧。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并不加以掩饰,也不进行人为的改变,他们知道,自己与他人都是极自然的人,对于不能改变的事物不抱怨,而是欣然接受所有自然的本性,乐观地看待自己和生活。

每个人都该确立自己的目标,去爱世上*美丽的、*令人兴奋的、*有价值的、能获得成功的人——你自己。

摘自张久祥《听,谁的创伤在说话》

张久祥

中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

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11000全余个案,32000余小时咨询积累

北大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客座教授

整合精神分析,认知,人本,行为等经典心理治疗理论的精华,创立了符合中国本化特征

具有实战性,实效性的咨询技术体系;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生活早参考”“健康之路”“天网”及其他电视台的二十余个栏目

长期特约心理专家,在以上栏目做心理类节目700余期;

主要著作:

《犯罪心理与案例分析》

《专注成长——走进孩子的心灵》

《大学生心理健康》

《听 谁的创伤在说话》